教学学术

0731-89871618

联系我们
.
首页 > 教学学术

教育部称汉语能力测试不与就业挂钩

作者:湖南素质教育联盟 | 来源:湖南素质教育联盟 | 日期:2011-12-31    

俗称“汉语四六级”考试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日前在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云南和南开大学等地(校)进行了首次试点。共有包括学生、教师、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公司职员、退休职工等在内的2442人参加了测试。

  由于属于初次试水,本次测试未进行公开报名,也未收取考试费用,被外界戏称为“神秘考试”。而伴随着测试出现的各种争议,并未因为试点的结束而终结。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试点,各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参测,北京组织了市区县语委办的工作人员参加测试,上海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和高校学生600多人“尝鲜”,江苏600余参测人员以高校学生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主,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的479名大学生、南开大学包括港澳台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240人分别被招募参测。

  汉语能力测试共分六个等级,分别针对从小学四年级学生到大学毕业生等各年龄段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员。测试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琦介绍,本次试点的四、五级,相当于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难度。四级比较讲究实际应用,五级测试还包括比较通俗的各领域专业性文章。本次测试四级满分120分,五级满分150分,但不进行及格与不及格的划分。

  据悉,相关部门将尽快组织阅卷,对分数、试题难度、区分度、效度和信度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本次试点的综合测试报告。与传统计分方法不同,考生在得到测试结果的同时,还会获得一份详细的诊断性评价报告,指出考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提出提高建议和努力方向。测试下一步将扩大范围,明年拟增加测试级别,为参测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测试目的、标准、对象、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汉语能力测试与现有的普通话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项目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汉语能力测试立足于提高使用者的汉语应用能力,是公益类社会性考试,采取考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在政策上不与升学、就业挂钩。是否成为求职就业标准,并不是研发本项测试的目的,也不会因为市场的功利化需求而改变研发本项测试的初衷和原则。另外,汉语能力测试明确规定由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承担组织工作,考试费用将坚持公益性原则,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后执行。

[责任编辑 刘俊霞 ]